当您乘车来绥芬河,驶过高速公路收费站,就能看到新建成的大通道广场。它很好地体现了这座口岸名城的气魄和格局。
11月第一天,记者来到大通道广场。大通道广场北侧紧邻陆港大道,西侧为高速公路收费站,东侧是206省道。走在宽阔明亮的广场上,心旷神怡。广场整体为圆形,直径180米,面积2.5万平米,北侧入口设置了台阶,地面还铺装了火烧面花岗岩、大理石和透水地坪。
一座杆长为10.268米、臂长为7.568米的巨型锚,矗立在广场正中。巨型锚是铸钢材质,通体黑色,是船锚中的霍尔锚。在巨型锚周围还修建了水池,进行了相应的美化、亮化、绿化等,游客可以通过栈桥近距离观赏。巨型锚周围是三座老式火车头景观,火车头底座,采用浮雕的技艺把绥芬河百年历史和地标性建筑展现出来。绥芬河是火车拉来的城市,三个火车头也展示了百年口岸绥芬河的发展历史,以及绥芬河作为陆海联运大通道上重要节点城市,陆海联运、通海达洋的重要位置。
▼ 大通道广场建设,为了回眸百年岁月
翻开历史的画卷,百年口岸绥芬河的发展历程便展现在眼前。1897年中东铁路兴建,在绥芬河设站,俗称“五站”。1903年,中东铁路全线贯通,商贾云集、贸旅兴盛,遂有“国境商都”的美名。1926年始建市,后隶属北满特区、绥阳县、东宁县辖。1975年复建市,1992年获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,2011年成为省管县试点城市,2016年获批沿边开发开放重点试验区,数度繁荣,皆因口岸而兴。
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,奠定了绥芬河交通、通讯和通商口岸的基础。中东铁路东部线由绥芬河出境,与俄远东铁路衔接,直达海参崴;西部线经哈尔滨、满洲里、赤塔进入欧洲腹地。1908年铁路开通欧洲运输线,此后,以粮食为主的大量农产品运往欧洲、日本、俄国。绥芬河站也成为中国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的中继站之一,黑龙江、吉林两省豆类的90%都经绥芬河口岸出口。50年代初,绥芬河铁路为抗美援朝输送战略物资。1954年,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联运组织,绥芬河口岸成为东北地区联接欧亚的重要通道,担负10余国的联运业务。60年代后,中苏关系紧张,口岸功能削弱,最少年份只吞吐几万吨货物。进入20世纪80年代,中苏关系解冻,口岸过货量渐增。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和双边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,绥芬河的战略枢纽地位日益凸显,在中国对俄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。回眸历史为了不忘初心,继续前行。绥芬河作为龙江丝路带上的节点城市,它起到了依托和枢纽的作用,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▼ 大通道广场建设,昭示口岸辉煌未来
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东南部,与俄远东资源富集、经济发达的滨海边疆区接壤,边境线长27公里。西距哈尔滨460公里,东距俄对应口岸城市波格拉尼奇内16公里,距俄远东最大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210公里,有铁路、公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与俄罗斯相通,从绥芬河向东经俄罗斯港口可连接日本、韩国、中国东南沿海和太平洋沿岸国家,向西可直达莫斯科和欧洲腹地,绥芬河正处在这条陆海联运大通道的节点上。
时雨频催万物生,惠风和畅竞千帆。2016年,牡绥电气化铁路运营通车,牡绥开始进入1小时经济圈。随着“哈绥俄亚”“哈俄”“哈欧”货运班列的常态化运营,哈牡高铁、绥芬河机场建成,绥芬河将真正进入高铁和空港经济时代,那时将真正成为内依哈牡绥东经济开放带,外联俄罗斯远东大开发,对接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和东北亚区域开放、通海达洋、开放共赢的口岸名城。
我们坚信,绥芬河在这条黄金通道上会越走越远。

航拍大通道广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