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罗斯博士夫妇的“中国情结”
2017年05月10日 16:06:59 来源:中俄资讯网

  

  •   每天晨光熹微时,米哈伊洛夫·谢尔盖就会带着妻子玛丽亚和儿子来到树林里、广场边扎马练拳,结束后,一家人坐在一起,泡饮一壶普洱茶,享受着简约宁静的生活。一个中国家庭的日常生活,已经成为这对俄罗斯夫妻数年的生活习惯。

      谢尔盖和玛丽亚一家来自俄罗斯,目前正在攻读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。西北师范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,这是一个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,他们在这里生活了近4年时间。

     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来中国。15年前,谢尔盖来北京学习汉语,遇到了同样学汉语的玛丽亚,中国成为他们爱情开启之地。在北京的学习结束后,他们还去过好几个国家留学。

      “我们心里最喜欢的是中国。”谢尔盖说,除了美好的爱情记忆,更让他们喜爱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。

      2013年,中国提出了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俄罗斯是沿线的重要国家之一。那一年谢尔盖夫妇考上了中国的博士研究生。

      再次来到中国,热情成为中国人留给他们的深刻印象——在日常生活中,便利店的售货员见到他们都会热情打招呼,卖菜的阿姨每次都会主动让价,教他们拳术的老师课余也成了好朋友。“我们一家都很喜欢吃中国菜。”谢尔盖告诉记者,好几道菜的做法都是中国朋友教会他们的。

      在兰州生活近4年,儿子哈立德从最初靠打手势和别人交流,现在变成了父母的“汉语老师”。哈立德现在兰州的小学上一年级,已经学会了用汉字写自己的名字,尽管还有些歪歪扭扭。

      “‘一带一路’建设带来了不少变化。”谢尔盖说,他发现这两年来兰州的外国人越来越多,经常能在街上遇到俄罗斯老乡,中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。当然,和他们最直接关联的是,兰州已经开通了俄罗斯的洲际航线,他们回家不用再换乘。假期返乡,他发现在俄罗斯的城市里,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和游客也日渐增多。

      谢尔盖夫妻还发现,尽管人员往来在增加,但一些国外民众对中国仍然知之甚少,许多印象还停留在电影里经常见到的中国功夫和长城。玛丽亚觉得,不少外国人对中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。

      怎样才能让两个国家的普通民众有更多沟通呢?谢尔盖和妻子开始自己的探索。2017年元旦过后,他们创办了一个俄文网站,“对中国的描述有千万种,哪种如你所想?”这是他们放在网站首页的一句话。这个网站除了讲述他们在中国的生活,还专门介绍中国人的文化心理,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真实的中国。

      网站从创办到现在只有4个月时间,但他们夫妇已经更新了一千多篇有关中国的文章。远在俄罗斯的亲朋好友看到这些文章后,都纷纷发消息说也想来中国生活一段时间。他们还将自己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为案例,写成“攻略”,为今后来中国的外国人提供参考。

      最近,谢尔盖正忙着毕业答辩。他的博士论文题目,就是针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后中俄经济合作日益频繁的现状而展开的。他希望通过对中俄两国人心理差异的研究,寻找出中俄之间合作的最佳方法,对双方加强合作有所裨益。

      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推进,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民间交往更加便利。最近几年,和谢尔盖一家一样,从沿线国家来中国旅游、留学和生活的人越来越多。这些人把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和感受讲出去,让全世界听见了全新的“中国故事”,助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。

      谢尔盖一家今后的计划是,继续留在中国学习和工作,并创办中文和英文网站讲述中国故事。谢尔盖说:“我们热爱中国,让全世界更多人通过我们的介绍了解中国、来到中国、爱上中国。”

编辑:戈文婷    作者:
图片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