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中俄资讯网注:本文首发于2017年5月11日《南方周末》
阿列克谢·切库诺夫(Alexei Chekunkov),远东开发基金首席执行官。
中国企业布局海外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,面临来自政治、社会和技术等领域的多种风险,他们何去何从?“一带一路”也让中国市场更有魅力,吸引着全球商业巨头们的目光。
记者:远东开发基金与中国公司有哪些合作?您如何评价中国制造?
阿列克谢·切库诺夫:远东开发基金是一个国家政策基金,虽然主要在俄罗斯境内投资,重点放在俄罗斯最东部地区,但与中国有各种接触与合作,从贝加尔湖到太平洋地区。
中国产品与俄罗斯市场密不可分。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品牌正在俄罗斯站稳脚跟,它们非常具有竞争力,但是世界各国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,学会利用好与中国的合作。
中国企业也需要学习“走出去”。历史上,中国奇迹般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内市场,通过培养善于出口商品的企业得以实现快速增长,但是在国外投资兴业则是截然不同的一种商业模式,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。中国学得很快,正取得重大进展,一些中国公司还在俄罗斯化工领域进行投资。
记者:中国企业正在“走出去”,中国市场本身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,您觉得该如何实现从新兴市场向较发达的市场转变?
阿列克谢·切库诺夫:那些最大最强的公司入驻中国已经很久,它们很成功,例如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、奥迪或是法国标致雪铁龙、美国通用以及可口可乐。
没有任何事物会无限增长。经济就像一个人,有其最佳的身高和体重,正如没有人想要长到三米高或是三百千克重。因此,即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,它更需要找到某种新的平衡,既能实现较好增长,又能提高增长质量。我确信,中国领导人知道中国人民现在不再过分关注7%或10%的年增长率,而更为关心的是更加洁净的空气和水,更为放松的生活方式,甚至更多地关注消费。
因此,这就是中国如何实现从新兴市场向较发达的市场转变,世界应当为之喝彩。我热衷于亚洲式的创新,不是大步跃进而是循序渐进。这是一种循序渐进式的创新,而且我认为中国选择的道路非常平稳。首先,中国成为了世界出口引擎和世界工厂,但是原先中国引进了很多东西,然后进行组装和出口。最近,这种进口在出口中的比重有所下降,因为中国公司学会了制造零部件再出口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