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明城创建人物志③
□本报记者李想
在很多人的印象里,商贩与城管之间,似乎有着“不可调和”的矛盾。如何解决这个难题,城管局步行街分局协管陈常宇说:“我时刻怀有规范执法下的‘人性’,这也许是商贩与城管和平共处的有效途径。”
5月6日,记者充当传声筒,希望通过商贩与执法人员之间隔空对话的方式,共同探讨步行街管理上的和谐之道。
“面对日杂店老板所说的‘不体察民情’,水果店老板说的‘人情味淡薄’,你怎么看?”
面对“声讨”,陈常宇觉得委屈:“我们每次出勤都是规范执法,但在执法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为难之处。我们执法的目的,是为了维护步行街卫生环境,真的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的工作。”陈常宇从体育场分局调到步行街分局两年了。他说,刚调来时,并不知道如何跟商贩沟通,通过实际工作,陈常宇越来越发现,城管执法工作并不是埋头苦干、清理垃圾、拆除私搭乱建这么简单,它往往需要很多的沟通技巧,这方面,在步行街分局的工作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陈常宇说,我们成天打交道的这些商贩,他们只能靠低成本的小生意来养家糊口,有些是老人,他们靠着卖点自家种的蔬菜来维持生活,对待他们,我们采用最“笨”的办法,一遍一遍耐心地劝解,告诉他们其中的缘由。
“我们就卖点蔬菜,犯法了吗?为什么不让?”在步行街人行道上,有很多卖蔬菜的流动商贩,他们跟执法人员打游击战,经常偷着卖,理由好像很充分。
“面对这个群体,我们其实也于心不忍,可如果不加以管理,步行街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流动商贩占道经营,市民意见非常大,出行、管理和安全等都是问题。”陈常宇说。
在近期开展的步行街整治活动中,步行街分局的执法人员加班加点,早上5点清洗街道,7点清理小区垃圾,拆除私搭乱建,对小区地面实施硬覆盖,行动快速,成果显著。在这种高强度下的环境整治工作下,他们却认为这些工作都没有管理步行街商贩的难度大。
管理上的和谐之道是什么?陈常宇很矛盾,他说:“商贩虽然是弱势群体,但对他们的同情和帮助都不应破坏规则。我总是提醒自己要换位思考,时刻怀有文明执法下的‘人性’。”
